信天商贸网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1963年核裤之争,金庸痛批陈毅,要求陈毅引咎辞职,后来怎么样了

2021-12-23| 发布者: 信天商贸网|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前言:金庸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宗师之一,为读者写下了许多经典武侠小说,影响远大,堪称是“有...
集群网关 https://www.dsliu.com/TrunkGateway/4823.html

前言:

金庸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新派武侠小说宗师之一,为读者写下了许多经典武侠小说,影响远大,堪称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

金庸

陈毅是开国元勋,十大元帅之一,有诗人元帅之称,是人民群众、军民百姓爱戴的军事家、政治家、革命家,为新中国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留下很多美好的历史记忆。

陈毅

两人一个长期生活在香港,一个是活跃在大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毫无瓜葛,素无往来。

实际上,并不是如此。

1963年,金庸曾连发多篇文章,痛批陈毅,要求陈毅引咎辞职。

这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中国原子弹研发开始说起。

01、原子弹

1937年2月,纳粹德国开始执行了“铀计划”,拉开了人类研制核武器的序幕。

1941年末,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了二次大战,与纳粹德国宣战。

一些美国科学家向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建议,绝不能让纳粹德国制造出原子弹,美国应该提前研制成功。

科学家的建议得到罗斯福的肯定。

1942年6月,美国陆军军部开始实施利用核裂变反应来研制原子弹的计划。

1941年12月6日,美国正式制定了代号为“曼哈顿”的绝密计划。

1945年7月15日凌晨5点30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带爆炸试验成功,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

原子弹爆炸

8月6日和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直接迫使日本向反法西斯联盟无条件投降。

随着两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其巨大威力,震惊世界。

从此,能否掌握核武器成为军事强国的硬性指标。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成为世界上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紧接着,1952年10月和1960年2月,英国和法国相继试爆原子弹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和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事实上,自从美国拥有核武器后,就开始对世界各国进行核讹诈。

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顽强的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美国人拿他们无计可施。

于是,美国人拿出了最后的伎俩——核讹诈,美国多次扬言要对中国进行核打击。

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更是在接受公开采访中宣称,美国正在考虑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这是对五亿多中国人民赤裸裸的恐吓!

但是,中国人无所畏惧。

在美国巨大的核讹诈压力下,我们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搞出原子弹,挺直腰杆子!”

1955年1月15日,中国正式启动代号为02的核武器研制计划。

1956年4月,伟人在会议上说: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8年5月22日,在周恩来的全面部署下,就研制核弹问题专门召开了军委扩大会议。

会议结束后,成立研制机构、建立核试验场等工作随之紧锣密鼓地展开。

6月21日,伟人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

“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我们就搞一点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这一系列举动,拉开了中国原子弹研发的序幕。

就在这时,中国原子弹研发计划遭遇重大挫折。

1959年6月20日,苏联突然宣布将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有关技术资料等。

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撤走全部专家。

苏联讥讽道: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如果中国要勉强制造原子弹,人民将会连裤子都没得穿!”

为了铭记这份耻辱,为了向苏联人、向全世界人证明我们中国人靠自己也能搞出原子弹。

于是我们将原子弹的工程代号定名为“五九六”,“五九六”就是苏联毁约的59年6月。

可是,研制原子弹,不是光有志气就够了,原子弹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巨系统”,包括科研、设计、制造、生产、试验等许多环节。

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参与人员超过50万,而苏联仅首次核试验就动用了20万军民。

这巨大的困难,导致当时只有美苏英三个国家拥有核武器。

当时,新中国内部条件非常恶劣,国内经济一片萧条,根本支撑不起巨额的科学研究开销,更加没有专业先进的设备,实验环境极其艰苦。

而且极度缺乏的专业人员,海外归国的学子亦受到重重阻力,一时难以汇集大批科学家。

我们外部环境也非常恶劣,美国的核威胁和由其引导的国际舆论与制约条款,导致国际形式严峻,研究举步维艰。

因此在种种条件制约下,当时国内外很多关心中国、热爱中国的有识之士、国际友人都建议中国不必强行研制原子弹,还是应该集中精力,改善民生。

02、裤子还是核子?

1963年8月5日,苏联、美国、英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

这个条约顾名思义,就是苏、美、英三国呼吁全世界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

看似是倡导世界各国不再研发核武器,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因为这个条约全文只字不提全面禁止和销毁核武器。

美英苏三国倡议不能在大气层、外层空间、水下进行核试验,但是在地下进行试验就没问题了。

当时除了美、英、苏等国掌握了地下核试验技术,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并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因此条约签订后,仅美苏两国就共进行了400多次地下核试验。

苏、美、英签订条约

这是何其的无耻,这个条约是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完全就是愚弄世界人民的大骗局。

苏、美、英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掌握防御美苏核打击的防御能力,从继续进行核讹诈,继续称霸世界。

苏、美、英三国一方面对我们中国的研发计划横加阻拦,另一方面又肆意嘲讽我们中国不可能研制成功。

1963年10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部长的陈毅在北京接见日本记者时,面对苏、美、英的无耻行径,掷地有声地说道:

“帝修反有原子弹、核子弹,了不起吗?他们如此欺侮我们,他们笑我们穷,造不起,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

(注:当时把原子弹称呼为核子弹,简称核子)

外交部长陈毅

陈毅曾说,

“面对朋友,我是诗人,面对敌人,我是元帅。”

这句话既回应了敌人对我们的轻蔑,又展现了我们不怕困难,也要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决心。

陈毅这番话,豪情万丈,令人听来,振聋发聩,备感振奋。

不过老实说,陈毅这话其实并不是合格的外交发言。

真正合格的外交发言应该稳妥得当,大方得体,不卑不亢,滴水不漏。

陈毅这句“我当了裤子也要造核子弹”,虽说豪情壮志,振奋人心,但是也容易被人解读为,中国为了造原子弹,可以不顾民生,也就是“只要核子,不要裤子”。

因此,陈毅这话一出,马上引起轩然大波。

03、金庸发声

当陈毅的发言传到香港后,金庸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不妥,引起了他的不满,他马上发表文章表示反对。

要知道,金庸不仅是一个武侠小说家,他真正的身份是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新闻学家。

1959年,金庸和中学同学沈宝新合资创办了著名的《明报》。

明报

起初,《明报》销量并不好,金庸是为了提高《明报》的销量,才开始正式创造小说的。

从1960年开始,金庸开始在《明报》发表社论文章。

于是,《明报》从一份侧重武侠小说、煽情新闻和马经的“小市民报章”,提升到一份为读书人、知识分子接受的报章。

《明报》不仅档次上来了,销量也突飞猛进,1962年7月,《明报》销量跨过3万份,到1963年,《明报》已完全摆脱财政窘境,平均日销量是5万份。

《明报》成为当时香港新闻界的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日之星,金庸本人开始成为自由知识分子的偶像。

10月30日,金庸在《明报》上发表了一篇社论文章——《要裤子不要核子》。

金庸在文章中写道:

?“中央一位负责首长居然说到‘即使中国人民全部无裤,也要自拥核子武器’,这句话在我们听来,实在是不胜愤慨。

一个政府把军事力量放在第一位,将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二位,老实说,那绝不是好政府。

我们只希望,这只是陈毅一时愤激之言,未必是中共的政策。

不知陈毅是否了解,一个人民没有裤子穿的国家,即使勉强制造了一两枚原子弹出来,这个国家也是决计不会强盛的,而这个政府是一定不会稳固的。

中共制造原子弹,不知是什么用处,能去轰炸美国吗?能去轰炸苏联吗?当这些光屁股的人民造起反的时候,能用原子弹将他们一一炸死吗?

当英法联军攻打苏伊士运河时,英国早已经拥有核子武器,但苏联一声恫吓,说要以飞弹轰炸伦敦,英国只好乖乖的收兵。

中共再努力十年,也决计及不上英国在攻打苏伊士运河时的核子成就,请问几枚袖珍原子弹,有何用处?还是让人民多做几条裤子穿吧!”

其实,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金庸这篇文章是有很大错误的。

中国搞原子弹是势在必行,是必须要搞出来的。

不搞出来,新中国就不能立足世界,就不能挺直腰杆子,就得时时刻刻遭受苏、美英的核讹诈。

而且研制核武器和改善民生不是截然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中国并没有因为在研制原子弹,就放弃民生,陈毅只是打了个比方而已。

04、骂战四起

这是金庸首次指名道姓的批评中国领导人,也是香港首次有媒体人如此直言不讳地发表社论文章。

文章一出,迅速引起轰动,造成极其深远的影响。

当时,在港的五大“左翼”报刊,《大公报》、《新晚报》、《商报》、《文汇报》、《晶报》纷纷发文,回应抨击金庸。

10月31日,《文汇报》发表文章《怕中国有?是什么人!》,这篇文章虽没有指名道姓地说金庸,却公开直言、指责金庸是“一望而知这是毒舌最里的玫瑰”“利用中国人的身份,装成一副悲天悯人的伪善者。”

同天,《新晚报》也发表一篇《裤子固要,核子也要》的文章指责金庸。

《新晚报》更不客气,把文章争论上升到人身攻击上。

在五大媒体的围攻之下,金庸被骂得狗血淋头,“背叛民族””、“卖国贼”、“汉奸”、“英美走狗”等词不绝于耳。

年轻时期的金庸

这一年,金庸39岁,正是气盛之际。

面对五大媒体的围攻,金庸毫不胆怯,连连发文回应。

10月31日,金庸发表《中共制造核弹,无益加有害》;

11月1日,金庸发表《若非谣言,便须引咎》;

11月2日,金庸发表《我们关于核裤问题的十点立场》。

这些文章顾名思义,都表明了金庸反对中国为了研制原子弹,牺牲民生的的坚决立场,

“中共要制造核子弹,未必要牺牲人民的裤子,即便要减少一些裤子,也决不至于全国人民都无裤子,如果真的如陈毅所云,‘全国人民没有裤子’,我们相信核弹决计造不出来!”

尤其是对陈毅的言论,金庸直言,若非媒体夸大,陈毅应该引咎辞职。

此后,双方骂战继续。

煞时间,双方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客观地说,在整个骂战中,金庸和《明报》只是就事论事,始终以礼相待,更像是正常的讨论。

尽管金庸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是很荒谬的,可当时人还是蛮认同他的。

反观五家“左翼”报刊频繁对金庸进行说教式的人身攻击,引起了读者的反感。

因此,读者们看完后,对舌战群雄的金庸好感倍增,纷纷对他竖起大拇指,《明报》销量呈爆炸式增长,一举奠定《明报》在报界的地位,成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

05、一笑泯恩仇

当时光来到1964年,双方还在持续着骂战。

此时,中国原子弹研制工程已经进入到成功阶段,原子弹核心部件已经秘密运往罗布泊,代号“邱小姐”的原子弹组装完毕,随时准备点燃发射。

10月1日,金庸发表一篇名为《中共核爆应在下午举行》。

他在文章推测,下午三四点正值美国深夜,美国来不及赶上当天的新闻发布会,北京电台可先行播报,因此中国会选择这个时间段进行试爆。

果然,如金庸所料。

10月16日下午3时,随着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那一刻,举世震惊,那一刻,举国欢庆。

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

可是,金庸却在4天后的10月20日发表《中共爆炸原子弹的评价》。

金庸在文章中称:

“核弹是一种罪恶,我们不赞成制造核弹,决不认为那是中国人民的光荣,做一件有害人类的事,何光荣之有?”

此文一出,香港报坛无异于响起了一颗原子弹,“左翼”报社相继发文痛骂金庸。

双方不仅没有因为原子弹爆炸成功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这场骂战一直持续到了圣诞节前夕。

12月22日,金庸发表《有什么不对,请原谅》一文,文章中金庸不卑不亢,很有礼貌地说:

“有什么不对,请原谅,祝你们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此文发表后,五大报刊非常罕见的没有发表任何回应,这场持续一年多的“要裤子还是要核子”的大论战就此结束。

五大报刊为何没有回应呢?

原来是陈毅叫停了骂战,陈毅找来有关负责人,诚恳地说道:

“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有什么民族尊严呢?国家的安全有什么保障呢?我们共产党有什么伟大、光荣呢?再说,有了核子,没有裤子又怎么打仗啊!”

“现在大权在握,势不可挡,但一旦你搞错了一个对象,出口骂人,出手伤人,那可不得了,就会犯大错。我们欢迎任何人来批评我们,指正我们,共产党人不怕批评,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接受,绝不能搞动不动就围攻人家的事。”

陈毅

陈毅还说起了金庸,他评价金庸道:

?“我同《明报》那个查先生的社论,两家的话合起来就全面了。今后,我们就要努力做到既有裤子,又有核子!我说裤子,当然是个比喻,就是要做到中国人丰衣足食,手上还有个不大不小的核子弹。”

“只要不是不共戴天的仇敌,他若骂得我有道理,我当他是挚友、诤友!”

“《明报》那个社论,要中国人有裤子穿,还是爱中国人嘛,所以请香港新华社对《明报》的查良镛先生高抬贵手。”

就这样,在陈毅的亲自过问下,五大报刊结束了对金庸的围攻。

当金庸得知陈毅的话后,对陈毅这位豪爽、坦诚的诗人元帅,敬佩有加。

后来,金庸多次发文称赞陈毅“性格豪爽,心直口快”。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虽然金庸最终没能和陈毅相见,但两人就此成为互相钦佩的神交好友。

结语、

事后来看,金庸对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在那个形势下,中国万万不能没有原子弹。

金庸没有看出核武器对中国的重要性,错误地以为中国为了研制核武器,牺牲了民生。

金庸

而陈毅的话,其实确实有些不够稳妥,容易引起了争议。

说到底,这次论战本就是一次误会,是双方见解不同,表达有误而已。

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陈毅和金庸的爱国情怀都是相通的,虽然金庸有些问题考虑得比较片面,可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是不容否认的,这也是陈毅赞赏他,把他当挚友、诤友原因所在。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信天商贸网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信天商贸网 X1.0

© 2015-2020 信天商贸网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