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充值最便宜 她姐之前吐槽过不少把女性题材当财富密码的国产烂剧。 这类剧都有一个共同点:刻意。 从人设,到台词,无一不在急吼吼地摆明态度。 聚焦女性困境、表明态度当然没错,但拍好女性题材剧的根本从来不是“女性”,而是“人性”。 区别在哪里? 拍“女性”,拍的是符号,呈现的也必将是模式化的困境、口号化的态度。 拍“人性”,拍的是活生生的人,是点点滴滴都有现实的影子,是丝丝缕缕都有迹可循。 近来芒果季风剧场似是参透了这“女性题材剧”的密码。 前脚刚收官的《我在他乡挺好的》便是如此,近15万人打出了8.3的高分。 紧随其后接档的另一部剧——《婆婆的镯子》也是如此。 演技派扎堆。 主演蓝盈莹、牛骏峰,大热电视剧和综艺双双验证过的真·实力派。 老戏骨坐镇。 邬君梅、张晨光一出现,便是定心丸一般的存在。 看似是由一个镯子引发的一场闹剧,但以女性视角缓缓展开后发现,讲的还是你我最熟悉的,家人、爱人和朋友,亲情、爱情和友情…… 不够“刺激”? 几集过后,她姐倒觉得,看似不够刺激的《婆婆的镯子》,更像是温柔的一刀。 这一刀下去—— 剖出的,不是那些悬浮着的“女性”符号、模式化的女性困境、口号化的女性态度。 而是真实的女性面临的现实。 更可喜的是,这温柔一刀,也剜出了国剧回避已久的中国式家庭关系的隐疾。 刘茵(蓝盈莹饰),是一个标准的沪漂。 一个人在上海打拼九年,有能力,有主见。 公司出现恶意旷工员工,同事念及旧情始终优柔寡断,不知如何是好。 刘茵则丝毫不拖泥带水:该开就开,不行我来。 面对跑到公司大闹的员工家属,她也能果断冲上前,一句话迅速控制事态。 “这个会议室到处都是摄像头,一告一个准啊。” 只是,饶是在职场如此干脆利落的刘茵,也处理不清现实生活的一地鸡毛蒜皮。 就拿感情这件事来说。 和男朋友石磊(牛骏峰饰)交往了三年多,两个人感情稳定,眼瞅着到了该谈婚论嫁的时候。 可临到跟前发现没那么容易过关。 准婆婆(邬君梅饰)先是对她避而不见。 好不容易答应见面了吧,可这表情,怎么看也不像是满意。 果然,上来就一顿刁难。 刘茵主动切了水果后,姑姑夸她切得好。 准婆婆阴阳怪气:那以后你们家需要切果盘的,给她打电话。 这哪是想要谈事?这分明是想坏事。 不为别的,因为刘茵是外地户口。 就这一条,就直接踩中了准婆婆最大的雷区。 她不懂,儿子这种上海户口、银行工作、家里有房的本科毕业生,为什么偏偏要娶一个外地来的女孩子。 更要命的是,刘茵还不是独生子女。 她有一个弟弟。 两家好不容易约定见面,亲妈来上海之前,也明明答应了刘茵不要彩礼。 但一到上海看见未来女婿借来充场面接他们的车是顶配,立马算盘打得震天响: 看来啊,这个条件得重新谈。 毕竟,家里还要给弟弟买婚房。 虽然弟弟还没大学毕业,但那也要全款买了备着。 这话一出口,俨然一副榨干女儿的架势。 或许有人要说,地域歧视严重的上海婆婆+外地扶弟魔姐姐的设定。 得,又一出狗血撕X大戏。 或许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狗血? 狗血,是情节没来由、没出处,是剧情冲突没底线、没节制。 但《婆婆的镯子》并非如此。 就拿上海婆婆看重本地户口的设定来说。 你一定早就对上海的人民公园相亲角有所耳闻,在这里老人对儿女婚恋对象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分明就是现实的缩影。 而看似看钱比闺女还重的刘茵妈妈,也并非是为了撕X而存在的狗血恶角。 为了撕X而存在的狗血恶角是什么样? 单纯地为了恶而恶、行为逻辑都经不起推敲,把观众气得血压飙升才算完。 可刘茵妈妈并非全然不为女儿考虑的、没有底线的吸血精。 刘茵和石磊两人结婚,虽说婚房是男方买的不假,可房本上只有石磊一个人的名字,这是明明白白的婚前财产,但装修费用,却是刘茵出的。 站在母亲的角度,当然觉得女儿的婚姻没有得到丝毫物质上的保障。 而这,不也是如今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的翻版? 与其说这是一种“恶”,不如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旧”。 一种“觉得女儿结婚得要彩礼、儿子结婚就要买房”的惯性思维。 一种女性向来是婚姻里的弱势方、男性的附属品、家庭里的奉献者的旧观念。 她就是这么过来的,她自然也这么要求女儿。 没人告诉过她这不对。 只是觉醒了的“刘茵们”不再甘愿于此。 所以你看,这哪里是狗血? 无论是男方对女方户口的在乎,还是女方对男方财力的要求,都是如蓝盈莹在采访中所说的那般—— 是每一个即将步入或是已经步入婚姻的人都会面临的现实。 而且现实远不止于此。 毕竟,这还只是婚前。 如果说,即将走进婚姻的人,婚前面临的是摆在台面上的男女两家的交锋。 那婚后,则更多的是各持一方、难分对错的婆媳双方的较量。 而刘茵走进婚姻后,面临的也跟现实中的你我无异—— 婆媳关系成了一个绕不过的问题。 毕竟刘茵和婆婆之间的“火药味”,早在两人初见就埋下了伏笔。 只是,看似俗套的冲突,也被处理得高级。 她姐印象深刻的,是开局一场麻将戏。 几人上桌,往那儿一坐,边打牌边聊结婚的事。 婆婆上来就是硬茬儿,不是不想见,是“见不了”。 谁让你父母都在外地,但我们又忙于工作,对吧? 真这么忙吗? 公公准备开口,婆婆右手抓牌的动作没停,左手已经迅速戳了一肘子。 潜台词不用说也能一眼看出来:就你懂! 公公那边没能出招,石磊紧接着跟上,“要不让你爸妈来一趟上海,就当旅游了”。 但刘茵眼皮没抬,手下也没乱:杠! “没关系,我们来日方长。” 刘茵看似也不是任人捏的软柿子? 但下一秒就露馅——打错了牌。 婆婆乘胜追击:你啊这牌打错了,你这是生张。 嘴上虽然还留了一分薄面,但眼神已经不再掩饰对刘茵的不满意。 你看,一场麻将戏从头到尾都没有激烈的措辞、明显的动作,但这一来一回中,硝烟的味道可一点都不少。 婚后这火药味儿,似是没那么重了,毕竟已经变成了一家人。 但周末小两口和老人一起聚餐时,这氛围多少有些耐人寻味。 石磊和爸爸是家里心最大的两个人。 一个说自己在家里多恩爱,给刘茵剥小龙虾。 一个说本来石磊妈妈还担心刘茵想在房本上加自己的名字,现在感觉娶了个好儿媳。 但刘茵听到这些话的反应是什么? 开玩笑的地方,无法当作玩笑一笑置之。 石磊话音未落,刘茵就忙着上前阻止,“你别胡说八道啊,爸妈都在呢”。 真正在意的地方,不敢说出自己真正的想法,更不敢在面上露出一丝一毫的不悦。 谨小慎微、忍气吞声。 婚后看似融入了一个新家庭,但现实却是—— 感觉在娘家变成了一个不再亲密的客人,在婆家更是成了一个无法融入的外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 《婆婆的镯子》不仅呈现了这种现实生活中隐秘的尴尬,更道出了亲密关系中一些无解的难题。 一个假镯子的事情闹得家里鸡飞狗跳之后,刘茵疑惑:“有些事情,你没错,我没错,妈没错,这事情到底是谁错了呢?” 现实生活不也是如此? 一家人在一些问题上无法说清孰是孰非,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是含糊的。 没有戏剧般互喊口号和互诉衷肠的情节,含糊着含糊着,问题似乎就翻篇了, 而关系也因为某些看破不说破的“含糊”,取得了一些进展。 比如,婆媳两人的肢体动作从藏不住的局促和慌乱,到肉眼可见地放松和亲昵。 又或者,一次碰杯和眼神的交汇,有些东西不用说就都已经明白。 剧中的关系无一不是如此—— 不是大开大合的呈现方式,也没有极致的狗血。 但刚缓和一点的关系,下一秒可能又会因为某个原因出现新的幺蛾子,然后再次争吵、磨合…… 不够戏剧,也不够美满。 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经历了重重磨难后就会迎来美满的结局。 但《婆婆的镯子》并非是朝着完美结局前进的无脑剧,而是层层递进地诠释什么是在家庭成员之间的“过手如登山”。 这便是她姐为什么会说,温柔一刀剖出的不是“符号化”的女性角色,而是真实的女性面临的生活—— 日子总是在过,时不时就会有一些小插曲。一个矛盾解决后,会迎来下一个问题。 一路前进,一路磨合。 然后,等着迎接下一次现实的拷问和捶打。 关于原生家庭、亲密关系,以及婆媳关系…… 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的模式,各有各的不同。 婆媳关系的矛盾,却大同小异。 甚至,《婆婆的镯子》里面一个“镯子”带出的百年前后两个中国式家庭关系里的婆媳纷争,也大抵如此。 但百年前后分明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 无论是女性的地位,还是家庭中婆媳的相处模式。 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说,“任何一件事情,一处理就有进展”,但发生改变的前提是正视问题。 《婆婆的镯子》便是这样,不仅正视,还剜出了国剧回避已久的中国式家庭关系的隐疾—— 婆媳矛盾的本质,其实是因为“儿子”的失职。 剧中三个“儿子”——石磊、石磊爸爸、刘茵爸爸,无一不是如此。 比如,老人希望小两口搬回去跟他们一起住时,刘茵不同意,问石磊的意见。 石磊听闻,半开玩笑般,转头问家里的小乌龟。 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但至少当下糊弄过去了。 两个爸爸的做法也是这样。 剧中虽然并未呈现石磊爸爸和刘茵爸爸在婆媳关系中处理问题的方式。但根据他们在亲密关系中的反应,多少也能窥见他们曾经在婆媳矛盾中做了怎样的处理。 石磊爸爸,看起来很通情达理,其实是习惯在家庭关系中当甩手掌柜。 婆婆婚前挑刘茵的毛病时,他在一旁装聋作哑,任由事态发展。 刘茵爸爸在家庭内部常常一副不惹事的局外人态度“你妈说得对”。 到了外面更是甚少出面。 两家家长见面,本来已经坐定,但他一瞄这位置安排,立马起身。 和石磊爸爸一个眼神交流后,让两家的“主攻”——妈妈们坐了挨边。 到了后面,石磊也发生了改变——开始往自己身上揽责任。 可这种“不管谁错都是我的错”的态度,本质上还是在和稀泥。 儿子对老婆和妈妈的爱是真的,可在这段关系中的缺位也是真的。 一部讲婆媳的剧,聊到最后变成了批判男性? 当然不是。 刘茵和石磊走进婚姻后面临的婆媳问题,也是大部分中国家庭长久以来存在的问题。 在婆媳吧组,有3900多万的帖子,34万关注者。 现实生活中,也出现过不少因为家庭关系中的婆媳矛盾造成无法逆转的悲惨后果的事件。 而问题一直存在,不正是因为没有触及问题的核心? 综艺节目《我最爱的女人们》曾在路上随机采访一些已婚男士:敢不敢带老妈和老婆一起出去旅行? 得到的回答出奇地一致:不敢。 长久以来,大众的认知里,婆媳似乎总是二元对立的关系。 只是儿子在婆媳关系中的作用,很多人似乎都意识不到。 张伦硕曾经在节目中说,婆媳矛盾的解决办法很简单,老婆在婆婆面前对老公好一点。 郭晓东的处理方式也很简单粗暴——不管谁对,都是我妈对。 婆媳矛盾真的是可以如此一概而论,且能简单解决吗? 这不过是由某一方单方面的牺牲或委屈换来的表面平和,谈不上解决。 事实是,婆媳关系从来不是婆媳之间的二元关系。 而是婆婆、儿子、媳妇的一个三角关系。 它不是需要婆婆或者媳妇某一方的单方面委屈或退让。 而是需要婆婆、儿子和媳妇三者,在这中间寻求一个平衡。 这便是《婆婆的镯子》的可贵之处—— 它没有试图抹平或同化中国家庭中面临的问题,而是客观呈现一个小家的问题切面。 比如,两种观念的碰撞。 在镯子问题上出现分歧后,刘茵一直很委屈,她始终觉得“谁错了就该谁道歉”。 作为儿子的石磊,就会觉得年轻人该体谅长辈,“我妈那么大年纪给你道歉合适吗”。 孰是孰非大家可能自有答案。 但这种对新时代青年处理家庭关系方式的展现,无异于在拓宽我们探讨问题的边界—— 即,婆媳问题不仅仅是婆媳问题本身,其中还有亲密关系相处的分寸感、小家与大家的相处论…… 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从来不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和稀泥。 而是在这个不断磨合的过程中,找到每个人在这段关系中的坐标。 因为我们都身处其中。 虽然你我都是家庭关系里的新手。 但我们至少,要学着上路。 别逃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