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药物 因“断供”集采中标产品,华北制药上了“违规黑名单”! 8月23日,华北制药开盘逼近跌停,截至收盘报9.11元/股,最新市值为156亿元,已经较2020年8月6日高点20.21元/股腰斩,市值蒸发超190亿元。 根据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公告,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中选企业华北制药,不仅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在与华北制药的几次“约谈协商”后,华北制药依旧“未改善”此种情况。 最终在8月11日,华北制药提出放弃中选资格。 中标后却不能正常供应,对于华北制药的这种“失信”行为,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不仅被拉“黑名单”,华北制药也被取消了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日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华北制药开启了首家因断供国家药品集采而被处罚的先河。 对于为什么无法正常供应,8月22日华北制药也作出了解释,称:“公司由于现有产能不足,责任单位重视程度不够,相关注册和变更政策调整,加之疫情影响,导致公司无法保障正常供应。” 独立经济学家王赤坤告诉市界:“一开始很多厂家都把集采作为销售的重要战场。但随着竞争越来越激烈,集采压价越来越狠,集采留给企业的毛利非常低甚至亏损,因此集采业务从一个香饽饽变成了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实际上,做抗生素起家的华北制药,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化学制药企业之一,其产品涵盖领域包括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肾病、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类等,号称“中国制药大王”。 为什么敢断供“国家合同”?王赤坤表示:“这对于华北制药或许是一种解脱和利好”。 实际上,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销售收入对华北制药的贡献并不大。根据披露,2020年华北制药布洛芬缓释胶囊的销售收入为50.22万元,占公司2020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为0.0044%;2021年1月-7月,该产品销售收入293.81万元。 虽然华北制药称,将加快推进布洛芬缓释胶囊扩产项目的审批进度,力争9月底前完成审批,扩产后预计年产能力达1亿粒。 但其资金状况或将“限制”其扩产步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近10年来,华北制药的资产负债率都在60%以上,2020年高达70.52%。相比同行,2020年丽珠医药和华润三九的资产负债率在百分之三四十左右。 截至2021年一季度末,华北制药的负债累计高达177.4亿元,其中短期借款为74.73亿元,而货币资金仅有53.8亿元。 面对高企的债务,华北制药的业绩并不“给力”。根据2020年年报,华北制药营收为114.9亿元,同比增长0.31%;净利润9732万元,同比下滑43.46%。 而2021年一季度,华北制药的业绩仍未好转。营收为27.13亿元,净亏损5720万元,较上年同期盈利6671万元,骤降185%。 作为一家老牌的药企,1953年华北制药创建于石家庄,作为“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华北制药身肩填补我国生产抗生素的“空白历史”。 目前,华北制药在抗生素领域覆盖了从原料药到制剂的大部分品种,可谓是“抗生素大王”。但即使作为龙头,华北制药也存在重营销轻研发的“行业弊病”。 根据2020年年报,公司研发投入4.6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4.08%;销售费用27.64亿元,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24.05%。 目前,河北省国资委是华北制药的最终实控人,累计持有公司52.66%的股份。 此次断供在短期或许对业绩并无过多影响,但是按照目前的集采一年两次的常态化节奏,华北制药不仅失去了布洛芬缓释胶囊中标资格,还将失去可能在年底进行的第六批国家药品集采申报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