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围挡 方正中期期货研究院海运研究组分析师陈臻8月20日指出,近期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迭创新高,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其一,疫情致港口拥堵,船舶周转效率大幅下降。受变异新冠疫情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加大了外籍船舶的检测力度,引航员采取分流工作制,船舶周转效率下降。当前,全球有3000多艘货轮处于待泊状态。欧美、东南亚、南美等港口长期面临码头工人短缺,叠加内陆铁路、驳船等供应链系统崩溃,影响了港口的整体装卸和集疏运效率,运力损失严重。 其二,全球经济复苏情况。今年二季度起,全球经济进入复苏通道,各国采用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发展。随着基建兴起,全球对于铁矿石、煤炭、钢材等需求大幅增加。 其三,煤炭需求增加。今年夏季,多国出现极端高温,对于煤炭需求大幅提升。中国宣布建立超过1亿吨可部署的煤炭储备计划,阶段性放宽了进口煤政策。部分国家开始为冬季储煤提前做准备。 其四,运距拉长。2001年-2010年,散货船每载重吨运力年度承运的货量平均水平为8.9吨;2011-2020年下降至6.5吨;2021年至今进一步下滑至5.8吨。随着几内亚铁矿石、铝土矿、南美铁矿石、美国煤炭出口至亚洲份额的持续提高,海上运距拉长,消耗了更多运力。 其五,今年上半年新船下水量相对较低。截至6月30日,全球干散货总运力为9.28亿载重吨,相比去年12月底仅增长1.5%,远低于运输需求的增速。 其六,集装箱运力短缺,托运人寻求干散货船替代。今年国际集装箱运价大幅上涨,涨幅远超干散货运价,并且始终一舱难求。货主迫于无奈选择“集改散”的方式,当前干散货市场的5%-8%的货源来自于集运市场。 其七,夏天是台风高发季节,近期几场台风令港口停止营运,影响装卸效率。 其八,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菲律宾和印度是两大国家船员输出国,但受疫情影响,国际船员持续紧缺,船员工资大幅上涨。为实现碳中和,船舶被要求使用低硫燃料油,叠加油价处于高位震荡,油料成本大幅提升。此外,港使费、维护费等各类成本均水涨船高。 其九,美元超发引发系统性通胀。国际海运费均采用美元报价,美元价值会影响所有以美元定价的商品价格,油料、国际船员工资、港使费、造船价均以美元报价和结算为主,随着美联储超发货币,船东需提高运费才能覆盖不断高企的各项成本。 展望后市,陈臻认为,航运是贸易的派生需求,BDI反映的是大宗商品需求情况,进而折射出全球经济复苏进程。未来四个月,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整体向好格局不会改变,BDI有进一步上涨动力,但波动会加剧。 (文章来源:中证网) 文章来源:中证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