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号 https://www.45qun.com 1956年 当中国的航天事业刚刚从零起步时, 星辰大海 好像是其他国家的征途。 然而短短几年之后, 中国的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 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 中国和宇宙之间的故事 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2020年12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带着月壤采样成功返回地球; 2021年5月15日, “天问一号”携带“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 至此,中国成为第二个完全成功着陆火星, 第三个将月壤成功带入地球的航天国。 2021年10月16日,大约一周之前,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圆满成功, 再次将人类送入太空...... 关于天空的梦想 我们与浩瀚宇宙之间的故事 一直在被一代代航天人 谱写、奏响。 除了航天之外, 人类也在不断建造关于天空的场所。 从不断向上延伸的哥特式建筑 到层叠起伏的超高层, 从观测台到天文馆, 建筑通过不同的方式 在我们心中种下关于遨游宇宙的种子。 我们离浩瀚的宇宙有多远 又有多近? 建筑如何把这些人类和宇宙之间的故事 带到你我的身边? 建筑与星空 与专业的观测台不同, 天文馆 最早特指在圆顶建筑内投影, 来模拟天体运行画面的空间。 此后建成的大型天文馆 也大多延续了球状的外形。 布雷设计的牛顿纪念堂 布雷认为球体代表了完美和雄伟,光线沿着弧形表面逐渐地淡开,产生一种“无法计量的的感觉”。在牛顿纪念堂的设计中,一个直径长达500英尺的球体嵌在一个三层蛋糕式的圆形底座中,给人一种体量被掩埋的印象。 1923年,世界第一座真正的“天文馆”在德国诞生;1957年,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座大型天文馆——北京天文馆建成,将我们和宇宙的距离,变得前所未有的亲近。 上海天文馆建筑群总览 上海天文馆鸟瞰 历经8年的设计建造,2021年,全球最大的天文馆建筑群在上海滴水湖畔正式建成。 上海天文馆,共占地5.8万平方米。由太阳塔、天文台等建筑和主馆组成。 三个似乎相互作用的球体,和几条延伸的运动轨道,如何通过这些简单的元素,将我们从星空的旁观者变成直接的参与者? 圆洞天窗Oculus 还未进入馆内,这道穿过屋顶落下的光,就会让你不自觉地停留。看似简单的圆洞天窗,实际是悬挑距离超过40米,跨度超过60米的二层展厅。弧形桁架的使用隐藏了支撑的柱子,让这个入口看上去轻盈又优雅。 金色圆顶、圆形小平台上,当光穿过圆洞,与你共舞的是一亿五千万千米以外的太阳。 悬于主入口处的圆洞天窗——球幕影院,进入天文馆后,左侧是螺旋上升的走道,右侧是充满科幻感的圆球:天文馆的一大核心—球幕影院。 为了实现漂浮感,这个直径29米的球幕影院,仅仅由六个小小的梁和下方的混凝土壳体支撑。而球体和壳体之间形成的圆环让日光在投向地面时形成“日蚀”。 这样巧思背后实践的艰难被藏在了建筑人的日夜里。而带到你面前的,是一个能短暂属于你的小小宇宙。 家园、宇宙和征程沿着上升的坡道,进入 “家园” 和 “宇宙” 的展厅,你便能直面太阳系的故事,触碰银河系的秘密。 身临其境的展览体验:从万有引力的发现到天空空间站核心舱的还原,近距离回顾完古今中外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你便走完了“征程”的展厅,到了主厅的顶楼。然而你此次的旅程还没有结束...... 倒转穹顶,这段轨道带你走向的终点是这个倒转的穹顶。这个由金属网壳结构构成的巨大下沉半球,直径长达四十五米,从馆内中心可以看到这个结构如何托起这一片天空。 倒转穹顶顶部 伫立于穹顶之下,此刻宇宙触手可及。最后,顺着建筑外部的螺旋坡道向下降落,这个关于星空的梦境渐渐消散,但这段旅程带给你的却比梦更真实。 草图 我们离天空有多近? 在新媒体时代,关于宇宙的故事似乎早就近在咫尺。祝融号的旅程、嫦娥五号的轨迹,与你好像只有一个指尖的距离。但当你踏入天文馆,你接近了太阳,拥有了天空。 上海天文馆展厅室内,这些关于宇宙的梦想,关于航天人挥洒的热血、付出的日夜,在这段星河之旅中迸发激涌 。那些属于他们的使命,也变成了你我都会感动的梦。 建筑与天空的距离有多近? 也许,在上海天文馆中 我们找到了答案。 (文章来源建道筑格 ArchiDogs,侵权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