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港股,不少人的印象就是便宜,这种印象来自于不少AH两地上市股票的价差。 关于这个价差,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人说,这反映了A股和港股流动性的差异,A股流动性更好;也有人说,这反映了A股和港股不同的税收政策。 但这并不妨碍大家形成一种共识:港股的低估值不合理,我们去抄底它们,就能占到估值的便宜。 俄乌事件的压力测试 近一个月来,最大的变量是2022年2月24日爆发的俄乌事件,这导致了恒生指数从2月24日到3月15日之间跌了22.17%。 所以说,恒生指数一直在亦步亦趋地反馈地缘政治风险。 从拜登的警告到俄乌事件爆发,再到西方各国制裁俄罗斯,再到金融稳定委表态之后的大反转。 那么,为什么港股会反馈地缘政治风险呢?这是因为,港股的公司是中国公司,计价货币却是美元(ps:港币跟美元是强挂钩的)。 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观点 作为内地投资者,很难察觉这种制度安排的微妙之处。 那么,我们先转换一下身份,假装自己是一个美国投资者。 美国投资者投资内地的企业有两种不同的方式:1、买港股或中概股;2、换汇进来买A股。 表面上看,这两种投资方式的差异仅仅在于这个企业到底在哪里上市。实际上,并非如此,他们最核心的差异在于,主权信用风险的嵌入方式。 对美国投资者而言,港股的估值是个混合估值,它既包含了主权信用风险,还包含了企业的估值。A股的估值则是一个很纯粹的企业估值,主权信用风险被人民币承担了。 所以,对美国投资者而言,港股的估值就应该比A股便宜,因为嵌入了主权信用风险。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港股会反馈地缘政治风险,会亦步亦趋地跟着俄乌事件演化。 当俄罗斯被西方国家制裁之后,所有的海外投资者都会把目光转向中美关系。在这个高阶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大家不敢贸然下手。 但是,内地投资者很难用外国人的视角想问题。而从外国投资者眼里,主权信用风险必须考虑,港股的估值一定要比A股低一些;但对于无视国别风险的内地投资者来说,也一定会觉得,同样是国内的优秀企业,港股给的估值好便宜啊。 这就是不同立场,所造成的不同观点。 基于便宜去买东西之前,要思考清楚两个更高阶的问题: 1、信用风险是否会有问题? 2、景气是否会回归? 对于跨国别的投资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主权信用风险的层级最高,其次是景气,最后才是估值。 内地投资者不能被立场遮蔽了双眼,过于盲目,只看到了港股的估值便宜,没有看到其内嵌的地缘政治风险折价。 所以,买港股或中概股至少买了两样东西: 1、中美关系; 2、行业或企业的景气; 这一次的巨大震荡帮我们彻底地探明了港股的深层次定价机制到底是什么——中美关系和中美分歧。抄底港股和中概股实际上是在抄中美分歧的底。 说实话,市场真的很有效。 (文章来源:哈富证券) 文章来源:哈富证券阿贝西利 https://www.lillymedical.cn/zh-cn/publication/oncology/Verzenios/P001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