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银回收 近期内娱第一大瓜: 邓伦偷税漏税 。 据以往经验,明星出事后必定会引发一连串闹剧。 只是这回的走向,有点出乎意料—— 一则名为 《我妈塌房了,啊哈哈哈哈》 的视频火了。 借着邓伦的瓜,播放量破百万。 视频中女孩讲到,妈妈很喜欢邓伦,一有机会就给她安利。 偷税漏税新闻一出,她立刻给妈妈发消息:邓伦塌房了你知道吗? 结果妈妈很长时间没回消息。 在女孩眼中,妈妈塌房是件好事。 她一直不满妈妈因为追星,减少了对自己的关心。 如今,妈妈正好可以把更多精力都用在照顾家庭上了。 本身,这只是一则女儿吐槽妈妈追星的视频。 可真正让这件事发酵的是 评论 。 各种谩骂和恶意揣测简直不堪入目: 「精神出轨。」 「让邓伦跟她过吧。」 「还好我妈妈心思全在我家人身上。」 字里行间满是居高临下的苛责。 最过分的是这一条: 「让你爸打一顿就好了。」 居然还得到了视频发布者的点赞。 试问,这位妈妈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攻击? 至于把妈妈塌房当噱头,发出来供网友取乐的行为, 更是令人无法理解。 随着争议进一步发酵,这件事登上了热搜。 也将 「追星妈妈」 这一群体推向了舆论焦点。 这不是「追星妈妈」第一次被群嘲了。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 假靳东 」事件当中,黄阿姨迷恋短视频平台上一个冒充靳东的账号。 年轻人自然能一眼就看出视频是假的。 可黄阿姨不信。 她坚持认为靳东在和自己地下恋, 并且向全网宣布喜欢她,还要给她买房子。 为此黄阿姨特意把头发剪短了,不敢出门。 生怕恋情曝光影响靳东的事业。 她在「假靳东」的直播间买货。 甚至千里迢迢赶往长春要与「假靳东」相会。 新闻一出,结果舆论全是一味地攻击和批评黄阿姨: 「她有妄想症。」 「一把年纪了还这么疯。」 「对不起丈夫,对不起儿子。」 但,黄阿姨不也是网络诈骗、杀猪盘的 受害者 吗? 身为中年女性,她不谙互联网的鱼龙混杂和复杂套路。 而且这样的人不只她一个。 在众多「假靳东」的账号下,有大量掏心掏肺的留言。 她们大半辈子为家庭操劳,日常生活又无精神依靠。 总算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宣泄情绪的出口。 骗子固然可恨。 但又有多少人曾关注过这些中年女性的 情感需求 和 精神世界 ? 说白了,在这些冷嘲热讽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偏见。 潜台词即,妈妈们的本职就是照顾家庭, 追星就是失职 。 无论是追星邓伦的妈妈还是黄阿姨,都不该被谴责。 她们反而是值得同情的。 其背后是无数囿于家庭而长期缺少关怀的中年女性,只能将情感寄托于「追星」当中。 和「追星妈妈」情况正好相反的,是那位毅然踏上自驾游之旅的 苏阿姨 。 她们前半生的情况大抵相似。 日复一日地忙着照顾家庭,完成母亲的职责。 婚姻和生活的琐碎,逐渐消磨着她们的意志。 在认清自己的婚姻名存实亡后,年逾五十的苏阿姨选择了「 出逃 」。 她通过自驾游的方式,重新寻回了人生的意义。 她住进了小小的房车,却从此拥有了广阔天地。 每天的生活不再是繁忙的家务,而是在路上的惊喜。 前段时间,苏阿姨通过努力换了一台新的房车。 在那支视频中,她原本非常开心地向大家介绍新房车。 可说到最后却哭了。 其中有一句话让鱼叔非常动容: 「 我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 因为以前在家中,很多东西并不属于她,没有她的名字。 这一次,她终于可以挂上自己的名字。 她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真正是在为自己而活。 其实苏阿姨自驾游之前的生活,何尝不是许多妈妈的写照。 她们把一切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家庭,无法大胆追求自我。 很多人没有苏阿姨这样说走就走的条件和勇气。 因为她们想离开,但没有办法。 只能在评论区表示羡慕,并且送上祝福。 在世俗的偏见中,这一辈中年女性的使命似乎就是奉献和牺牲。 在操劳了半辈子后,如今孩子们长大了,她们终于可以喘口气。 虽不能像苏阿姨那样鼓起勇气独自出走。 但起码可以 选择追星 吧。 就算是塌房了,被骗了,也不至于被无情嘲弄。 相反,塌房之后,她们更需要陪伴与安慰。 《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就是: 「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不着家,该不该阻拦?」 正方的观点是应该阻拦,反方的观点是不该阻拦。 这个辩题里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 妈妈 」,一个是「 追星 」。 在辩论的时候,正方一直在把话题往「追星」这个方向引。 他们用饭圈的现象,去不断夸大妈妈们追星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 诸如影响正常生活,导致家庭关系破碎等等。 好像在追星这件事中,妈妈的身份就是 原罪 。 事实上,比起追星,很多强加在妈妈身上的枷锁,或许更可能导致这些事情的发生。 尽管最终是正方获胜。 但鱼叔认为,反方的观点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妈妈,追星只是一种行为。 他们把重点放在了「 妈妈是一个独立的人 」,而不是必须照顾家庭的一员。 因为在我们的刻板印象中,妈妈就是必须着家的。 如果妈妈因为追星不回家洗衣做饭带孩子。 我们的潜意识里会有一丝责备。 就像反方一辩小鹿说的: 「一说起妈妈,唱的都是《烛光里的妈妈》,为什么不能有灯牌里的妈妈?」 妈妈不着家,恰恰说明这个家可以不那么依赖她。 她有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反倒应该感到欣慰。 而且对于大部分妈妈来说,她们已是中年人。 她们追星,和年轻人追星有着本质的不同。 追的不是饭圈的名利场。 而是生命的活力,是年轻时候的自己。 是柴米油盐之外的一点期待和浪漫。 还有很多妈妈追星,只是为了能和儿女有更多共同话题。 在导师发言环节,蔡康永所说的话点中了要害。 他说妈妈的 敏感程度 跟孩子不一样。 孩子被妈妈阻拦的时候,总是会想尽办法去反抗。 如果是妈妈被孩子阻拦,妈妈很可能会下意识地退缩。 她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哪里做错了? 所以,一个妈妈能够去疯狂追星需要 莫大的勇气 。 而这种勇气的源头,是她们可以 暂时卸下「妈妈」这个头衔 。 作为家庭中独立的一员,去听从内心的召唤。 蔡康永还说: 「一个人只拥有回忆的时候,他就只能陶醉在回忆里面。」 正如很多妈妈,她们在聊天时只能一遍又一遍咀嚼往事。 因为她们不敢去畅想未来,也无法拥有现在。 便只好沉溺于过去。 如果一个妈妈开始追星,那就表示她敢于去 创造 现在 。 「她不用只靠回忆把自己撑下去,我们应该恭喜她。」 电影《你好,李焕英》中有台词: 「打我有记忆起,我妈就是个中年妇女的样子。所以我总忘记,她也曾是花季少女。」 韩剧《请回答1988》里东龙的妈妈说: 「我的人生一直被叫做大龙妈妈,东龙妈妈,我不高兴这样,我的名字叫赵秀香。」 其实妈妈们都曾经是少女。 是我们的出现中断了她们的少女时代。 她们在「妈妈」在这两个字后面,生活了几十年。 现在我们长大了,她们也终于有机会 重新做回少女 了。 妈妈们要找回自我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追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尝试。 事实上,追星也好,跳舞也罢,哪怕是打麻将,干什么都好。 她们不该被「妈妈」的身份绑架,应该有自己的喜好和精神世界。 在结辩环节,反方的小鹿说: 「我们还年轻,没有感受过那种被时代甩开的恐惧。而我们的妈妈很可能正在经历这一切。」 所以,追星的妈妈们,她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 跟上这个时代 。 她们是在追逐这个世界。 难道我们乐见的是妈妈耗尽热情,空虚地度过每一天吗? 妈妈们不该是这样子的。 追星塌房的「妈妈」们,也不该被嘲笑。 全文完 ![]() |